百姓生活网凯发一触即发-凯发k8国际唯一 2024-01-08 16:02:51 编辑: 禹艳
华干林
“这事不得说项哎。”
在扬州方言中,“说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一个俗语。比如评价一件事上不了档次,或是没啥意义,或是不值一谈等,扬州人往往会用“不得说项”来概括。
“说项”,在扬州话中是俗语,而细究起来,其来历却不俗,它竟然出自唐诗。
话说唐宪宗元和年间,在华山脚下,有个文人叫杨敬之,读书很用功,曾写过一篇《华山赋》,被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看到了,大加赞赏。由于韩愈的推崇,杨敬之得到了宰相李德裕的欣赏。继而,杨敬之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唐文宗时,累官至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
杨敬之由一个藉藉无名的文人,而能在后来的仕途上高歌猛进,与韩愈的推荐、李德裕的提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杨敬之能够时时感念推荐他的伯乐,并且继承了先贤善于举荐人才的优良品德,热心提拔和奖掖后进文士,一旦见到诗文作得好的年青人,就不吝表扬,并向他人力荐。而在门阀制度尚有余温的唐朝,读书人能够得到名人推荐,又是其时科举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当时,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有个青年叫项斯,为谋取功名,隐居读书三十年而仍未能修成正果。但他亳不气馁,依然在山野间著文写诗,吟咏不辍。
当时,宫廷中宫女甚多,有些宫女年纪大了,就被送往道观去修行。于是,诗人们莫名其妙地刮起了一阵专门写诗送宫女入道修行的风潮。一时间,作品汗牛充栋。作为这项工作主持人的杨敬之,整天批阅来稿,却很少看到佳作。
突然有一天,他看到一首七律,感到眼前一亮:
《送宫人入道》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
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
旦暮焚香绕坛上,步虚犹作按歌声。
将这首诗译成现代汉语:
愿像董双成一样成为仙女,整天侍奉于王母娘娘身边。当初入宫本是人生之误,辞去金殿将获得新的道名。在远离红尘的地方敲着钟磬,胜过在宫廷中弹筝奏琴。早晚焚香祷告于神坛,走在虚静的山道上如踏歌一般轻盈。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一个典,即“董双成”,这是古代的一个神话人物,商朝灭亡后,于西湖畔修炼成仙,飞天后升任王母身边的玉女,替王母掌管蟠桃园。传统神话中有一幅经典图画,讲的是王母与汉武帝相会,站在一旁奉上蟠桃的那位仙女便是董双成。
杨敬之一看,这首诗的作者叫项斯,之前他也读过项斯的作品,于是立即作了一首绝句表达他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欣赏:
《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诗的大意是,我曾多次欣赏他的诗,但我发现他的人品比他诗还要好。我一生就喜欢发现人的优点,从此之后,我见到人就要夸项斯。后来这则唐诗故事就演变成了一个成语——“逢人说项”。那么,杨敬之有没有看错人呢?没有。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项斯在杨敬之的大力举荐下,后来终于考取了进士,曾在润州(今镇江)做官,成语“逢人说项”,也逐渐演变成“说项”。所以在镇江、扬州一带,“说项”一词使用频率很高,只是其意思已与“到处逢人说项斯”大相径庭。
后来“逢人说项”又演化出一个新成语——“说项依刘”。说项,还是来自这则唐诗故事;依刘,是指三国魏人王粲,青年时曾在荆州依附刘表,从此投靠有权势者就被称作“依刘”。把两个典故连起来用,始于清代文人江藩的《过毕弇山宫保墓道诗》:“公本爱才勤说项,我因自好未依刘。”提到江藩,这里要多说几句。江藩,扬州人,字子屏,号郑堂、水松,晚号节甫,监生。清中叶经学家、目录学家、藏书家。早年受业于余萧客、江声,博综群经,师承惠栋,将经学分为汉学、宋学两派,熟于史事,阮元曾聘他任丽正书院山长。后由京师至岭南,又被聘为《广东通志》纂修官。对目录学多所论述。
近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有《感事呈毛主席》一诗,诗中寿联为“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但由于“说项依刘”的典故很生僻,日常应用较少,而转义成俗语的“说项”一词,不仅在镇江、扬州,甚至在整个江淮方言(下江话)区中使用都很普遍。
作者简介:
扬州大学继续教育十佳名师,扬州旅游协会副会长。曾任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等职。乐于传播扬州文化,开设各类文化讲座数百场次。出版文化散文集《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著作多部。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