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凯发一触即发-凯发k8国际唯一 2024-01-08 14:49:38 编辑: 禹艳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片段)
作者:阿来
桐(节选)
这些年城市绿化时引种的外来植物越来越多,城里土著植物成气候地蔚为景观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泡桐正是这渐渐退隐的土著植物之一种。如今能在城里蔚为景观,有些气象的就是府河堤上,活水公园往西北去的那一段了。
3月17 日,我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午休时间。
那时,树上对生的卵形单叶一片也未曾萌发,十数米高的树上,所有的枝头都沉甸甸地坠着白中泛紫的花朵。
那些花朵每一朵都沉甸甸的,质地肥厚的花自身的重量把本该是钟状的花萼压成了盘状。
如果仔细观察,花冠的构成也奇特而精妙,五裂的花瓣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两片翘起来,退缩,又向上翻卷,下部的三片却直伸而出,就这样一部分向后退缩,一部分又努力向前突出,亮出了深喉般的萼部,是要尽力释放出其中我们未曾听闻过的声音吗?
那些花朵不可思议地硕大繁密,若干朵花形成一个聚伞花序,若干个聚伞花序相复合,又构成一个圆锥花序。把一条条粗细不一的长长树枝坠下来,深垂向堤下的河面。
是太阳钻出云层的一瞬间,所有的花都在被照亮的同时,闪烁出光华,把这个城市会在一段假寐般的沉静的中午,把府河两岸的桥,水面,路灯柱子,甚至桥头上天天卖着盗版碟的摊子都一下照亮了。好多本来对身边景物漠不关心的人在那一瞬间也被惊住了,立住脚,张望一番,这一时刻有什么不一样吗?还是原来的样子啊,水,桥,路,树,都是一样的嘛。树开花了,树嘛,当然会开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花。于是,云层又掩去了阳光。奇迹般的光消失了,一切又都回归到原样。
那一瞬间,我听到雄壮的华美的交响乐声轰然而起,我想起了康德的一句话:“世界万物非瞬息之作。”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作者
阿来,藏族,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瞻对》《云中记》,《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推荐语
什么是物候呢?
竺可桢先生在《大自然的语言》中写到: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图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生活在成都的阿来,用心观察着那些植物,也用心记录着它们在四季的变化。在书中,他写了21种植物,有蜡梅、梅、早樱、玉兰、梨、栀子、桂、芙蓉……
阿来在《自序》中写道:
这不是纯粹科普意义上的观察与书写,虽然包含了一些植物学最基本的知识,但稍一深入,就进入了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这些花木,其实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紧密相关。驯化,培育这些美丽的植物,是人改造美化环境的历史。用文字记录这些草木,发掘每种花卉的美感,同时也是人在丰富自己的审美,并深化这些美感的一个历程。
一个城市是有记忆的。凡记忆必有载体作依凭。然而,当一个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来负载这个城市的记忆时,那么,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代人相伴,却又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我们家乡扬州是有着2500年的历史名城,记载这座城市记忆的植物有很多,比如驼岭巷的唐槐,藩釐观的琼花,石塔寺的唐杏,个园的竹子,瘦西湖的桃花柳树等等,它们与曾经的古街旧巷,曾经的古寺名刹,曾经的园林老宅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基本风貌,更带给了几代人共同的荫庇与深长的记忆。
所以,读着《草木的理想国》,我会下意识地抬起头,看看扬州城的各种植物;我也相信,经过观察、了解、书写,我们一定会爱上这些植物,也会更爱这座城市——扬州。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