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凯发一触即发-凯发k8国际唯一 2024-03-07 10:56:28 编辑: 禹艳
■ 朱莉莉
民营经济厚实是江都发展的传统优势和鲜明特色,乡土凤、还巢凤、外来凤“三凤齐舞”一度成为江都民营经济兴盛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江都始终把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赓续传承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75%以上的gdp、80%左右的投资、85%以上的税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竞逐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江都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精神,锚定今年如期创成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着力推动总量质态同步提升、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政府市场双向发力,全面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争当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坚持高点定位,构筑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自觉用领跑全市、竞跑全省的定位鞭策自己,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既有高原更有高峰。把高地体现在总量大上,全面对接省、市产业体系,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开辟新兴产业赛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系统制定细分产业激励政策,加快推动工业开票销售、建筑业施工产值分别突破2000亿元大关,今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50个,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把高地体现在质态优上,纵深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壮大、规上企业赶超、领军企业崛起“三大工程”,分产业、分能级建立企业培育库,引导一批“金种子”“好苗子”强链延链,打造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的先进制造业、现代建筑业、高效农业、电子商务领军企业。把高地体现在板块强上,全力实施“千亿园区百亿镇十亿村”工程,加快两个省级园区核心区建设,推动开发区、高新区迈进千亿园区,打造邵伯、小纪、丁伙三个百亿镇,培育五尖村高压电气、双华村花卉苗木等一批民营经济专业村,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承载力、吸附力。
推动“三凤新舞”,争当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坚持扩增量、优存量并重,鼓励引导“乡土凤”创新创业、“还巢凤”反哺兴业、“外来凤”筑巢立业。支持创二代群体接续创业,紧抓江都老一代企业家集中进入“交班期”契机,组织“创二代”外出研修、相互交流,以更新理念、更大力度推动“百企示范、千企升级”,年内新增技改扩产项目100个以上,推动“乡土凤”创业进入新阶段。鼓励江都籍乡贤回报桑梓,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依托江都籍知名乡贤库,建立常态化联系互访机制,努力实现每人引荐或领办一个好项目,推动“还巢凤”创业进入新层次。招引新产业精英扎根龙川,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产业,全面启动上海、深圳、苏州三地的驻点招商,深入对接行业领军企业、知名专业机构、知名商协会校友会,努力再招引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现“外来凤”创业进入新领域。
高效对接需求,涵养创新创造良田沃土。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树立“主城东部看科创”信心,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集成创新政策,放大新“科创8条”效应,推进新一轮“高企倍增”、专精特新、知识产权强企培育计划,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新突破,高企数、“智改数转”项目数、省星级上云企业数保持全市第一。强化创新牵引,全力打造文昌东路科创走廊和星北湖科创小镇,布局建设人才社区、科创街区,集聚一批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和孵化器加速器,夯实创新发展“策源地”。拓展创新平台,实施科创载体“三年跃升”行动,新增省级以上科创载体2家以上、“三站三中心”研发平台10个以上,招引培育科技型企业150家以上,域外创新中心孵化落户企业60家以上,实现创新之花竞相绽放。
聚力暖企安商,打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自觉代入“企业视角”、树立“用户思维”,提升“三大暖企环境”,营造“水深鱼跃、城强贾兴”的良好氛围。围绕服务环境惠民有感,巩固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机制,深化关键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统筹推进市场准入、税费服务等“九项改革”,强化政务、信用、数据等“六项服务”,实施“政策找企”流程再造,推动营商服务水平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围绕要素环境助企有效,完善与企业定期沟通机制,常态化开展重点企业挂钩、“助企三争”等活动,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10条措施”,大力推进土地盘活、绿色金融、人才公寓三大工程,着力解决企业用地难、转贷难、聚才难,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围绕干事环境担当有为,深化干部队伍“作风提升攻坚年”行动,加强民企服务专项能力培训,抓好敢为善为指数评价、创新案例示范应用,推动“龙川清源”“八个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一线实践锻炼,以实干争先的奋进姿态,为“好地方”扬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江都区委书记)
来源: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