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一触即发-凯发k8国际唯一新闻中心百姓播报百姓心声智慧扬州百姓教育理财 电视直播
当前位置凯发一触即发-凯发k8国际唯一->->网络中国节·中秋

百姓生活网凯发一触即发-凯发k8国际唯一 2022-09-11 12:58:51 编辑: 于竹青

昨天是中秋节,也是第38个教师节。虽然放假,但扬州不少老师并没有休息,而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昨天是中秋节,也是第38个教师节。虽然放假,但扬州不少老师并没有休息,而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们中有的正在拉萨进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有的支持西部教育事业,已在新疆一年未归;有的选择放弃“小家”,和学生们一起欢度中秋;有的则主动放弃休假,为外地学生送去礼物,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当中秋节遇上教师节,他们的育人初心好比明月,照进学生的心田。

钱卫峰当防疫志愿者。

远赴拉萨支教

他还当起了疫情防控志愿者

钱卫峰,翠岗中学副校长,1975年出生的他,今年8月远赴拉萨支教,目前在拉萨江苏中学负责学生的思政德育工作。

钱卫峰8月2日到达拉萨。“刚来时高原反应很强烈,头疼、胸闷,需要经常吸氧。”经历一段适应期后,他已基本适应当地环境,很快融入校园管理工作。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来到拉萨后,钱卫峰和同事居住在援藏教师集中居住点内,给学生们上网课。9月8日,他接到通知,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立即投入志愿服务工作。

“这几天我们主要负责疫情防控信息组的保障工作。”钱卫峰说,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心里没有任何过节的念头,脑子里只有每天排得满满的工作。现在,闭环管理的他每天住在医院附近的帐篷里,“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能够继续投身教学工作中去。”

选择援藏,一走就是3年,钱卫峰面临的困难其实不少。他的儿子正在上高中,家中老人和妻子都难以割舍,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援藏。中秋节当天,他抽空与家人进行了短暂的视频通话。“既然去了,你就好好干,家里面有我们呢!”妻子的一句话,让他心里一酸。

陈龙陪学生过中秋。

他放弃休假

陪着留校大学生过中秋节

扬州大学文学院秘书2101班里有18位同学来自外省,中秋节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昨天,班主任陈龙放弃休假,为外地学生送去月饼与水果,弥补他们无法与家人团聚的遗憾。

小小月饼中融着温馨,甜甜水果里是老师的关爱。陈龙说:“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而今年中秋比较特别,因为疫情和军训,大家入学以来第一次全班一起过中秋节。我的孩子也在大学里过中秋节,我有机会和我的学生一起过中秋,很开心!”

来自广东江门的区嘉文同学说:“一开始,我对不能和家人过中秋节是感到一些失落的,但陈老师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月饼,让我们身在校园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很想对父母说,虽然第一次不在家过中秋节,但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我在这里很好。”

郭一宁在给学生上课。

援疆支教近一年

他既教技术还关心学生生活

中秋节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对远在新疆的扬州旅游商贸学校老师郭一宁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他去年10月来到新疆支教,到现在已经快一年时间了。

新疆和扬州相隔四千多公里,但初来乍到的郭一宁除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差外,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很快融入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在新疆的近一年时间,他在伊犁丝路职业学院教授烹饪。除了日常教学,他还主动承担起帮扶学生的职责,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当初选择来新疆,就是因为想支持西部教育事业,想趁着年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郭一宁表示,近一年没有回家,尤其是在中秋节这样的团圆日子,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孤单,但他并不后悔,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碰在一起,我们同批来的几个老师特地组织了‘双节’活动。”郭一宁告诉记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和当地学生的节日互动给了他最大的温暖。“当然,我也要祝远在扬州的家人朋友们,幸福安康、快快乐乐。”

老师和聋哑孩子做月饼。

中秋假期

他们和聋哑学生一起做月饼

昨天上午,扬州特殊教育学校部分老师和外地聋哑学生聚在学校食堂,一起制作手工月饼。

“参加活动的有90多个学生,我们准备了近200份月饼材料,希望学生们每人能吃到两个口味的月饼。”学校学工处主任马长建介绍,中秋假期三天,学校每天都有老师轮流值班,陪伴这群家在外地的学生。

现场,同学们和老师用冰皮预拌粉、馅料粉等揉出一个个面团,再用月饼模具压实,一个个颜色各异的月饼就出现在了大家眼前。尽管不能说话,但聋哑学生们互相打着手语,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今天不是我值班,但放心不下学生,所以一早就过来跟他们一起过节。”学校教师何双说,她还带了自己做的生煎包来和学生们分享。

“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过中秋节,很开心。”学生王立将的家在盐城,他用手语向在节日里陪伴自己的老师们表达了感谢。

“老师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学生陈泉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在这个中秋节和教师节相遇的日子里,他祝福老师节日快乐,也祝愿能有更多同学考上大学。

肖桂蓉在绥德支教。 受访者供图

援陕“大龄”老师

中秋节独自留守学校备课

昨天一早,邗江区实验学校蒋王分校的援陕老师肖桂蓉接到了来自一千多公里外的女儿的节日问候。

今年52岁的肖桂蓉算得上是支教队伍里的“大龄”老师了。“我在农村长大,非常能体会山里孩子读书的不易。”肖桂蓉告诉记者,这次支教机会是自己主动申请的。“我的孩子如今已经大学毕业,丈夫也在工作岗位上,来支教算是完成自己的愿望,把知识带给更多需要的人。”

肖桂蓉是一名英语老师,初到绥德的她听不懂方言,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障碍。“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一定要多读多听,我现在还在和孩子们磨合。”肖桂蓉说,孩子们知道她是扬州来的,课后很喜欢和她交流,他们很向往大山外的世界。

相比于扬州,绥德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完全不一样。“这里以面食为主,口味也比较咸。”肖桂蓉告诉记者,“我在网上购买了一些厨具,可以在宿舍自己开伙。”

昨天是中秋节也是教师节,绥德当地最低气温已降至10℃左右,肖桂蓉依旧坚守在学校。“女儿说想来看我,我没同意,现在网络发达,支教的条件也比以前好很多,没什么好担心的。”肖桂蓉说,昨天学校都放假了,自己就在宿舍备课,利用假期调整教学计划,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英语水平。

来源:扬州网

网站地图